一下午死了两次机
Tofloor
poster avatar
shulun743
deepin
2015-07-07 01:38
Author
本帖最后由 shulun743 于 2015-7-7 15:27 编辑

别提了,一下午 死了两次机 ,郁闷死了, 无论什么操作 全部失去响应 ,只好强制关机了

第一次死机是这样的:

使用火狐 39版本 ,在百度音乐上听歌,然后就死机了 ,当时还 挂着QQ

第二次死机也是类似的样子:

使用 火狐 听歌, 挂QQ , 使用 pycharm, 终端运行了odoo8.0

系统配置:
2014.3   x64


deepin-bug-reporter-results-all-20150705-1436063198.tar.gz




Reply Favorite View the author
All Replies
cctvsod
deepin
2015-07-07 04:48
#1
刚才我也死了一次,开了firefox和qq。不过可以登录到tty1,top查看负载一直往上升,都到11了,cpu占用不高,内存2G剩余100M。
我把firefox杀了没用,又把qdwnd杀了就好了,貌似是qq的一个进程
Reply View the author
BingoLove
deepin
2015-07-07 07:26
#2
刚才桌面卡死了,有一个窗口在最上面不能动,最后是pkill dde-desktop pkill compiz,再tty重启lightdm才回来的
Reply View the author
cxbii
deepin
2015-07-08 18:06
#3
这个可能是flash问题,我先收集
Reply View the author
shulun743
deepin
2015-07-08 21:16
#4
https://bbs.deepin.org/post/31317
这个可能是flash问题,我先收集

就不能优化一下啊 ,系统 如 快速响应应用程序  和 自动终止未响应的程序
Reply View the author
cxbii
deepin
2015-07-08 21:38
#5
https://bbs.deepin.org/post/31317
就不能优化一下啊 ,系统 如 快速响应应用程序  和 自动终止未响应的程序 ...

这个我们可以尝试一下。。。
Reply View the author
ddf120
deepin
2015-07-08 23:56
#6
一切尽在2015,啥时候deepin也放出一个长期支持版本
Reply View the author
shulun743
deepin
2015-07-09 19:01
#7
本帖最后由 shulun743 于 2015-7-9 11:09 编辑
https://bbs.deepin.org/post/31317
这个我们可以尝试一下。。。

这个必须要有,因为 win就是快速响应程序请求和  自动终止未响应的程序

毕竟因为程序未响应导致整个系统假死, 逼得用户不得不重启电脑,损失太大???太麻烦

这个功能应该有,在就是 能否把 系统监视器做成 win10的任务管理器那样???

win系统都是 系统假死,尝试调用任务管理器结束  未响应的进程啊》》》
Reply View the author
cxbii
deepin
2015-07-10 17:24
#8
https://bbs.deepin.org/post/31317
这个必须要有,因为 win就是快速响应程序请求和  自动终止未响应的程序

毕竟因为程序未响应导致整个系统 ...

我们也有任务管理器结束,只是叫资源监视器

Windows是自动提醒假死的程序,Linux下只有焦点到假死的窗口才会提醒

其实这两个方法都不是最好的吧,因为是控制软件质量,让这样的现象尽可能的少
Reply View the author
shulun743
deepin
2015-07-11 21:00
#9
https://bbs.deepin.org/post/31317
我们也有任务管理器结束,只是叫资源监视器

Windows是自动提醒假死的程序,Linux下只有焦点到假死的窗口 ...

我知道资源管理器,并且也经常使用,还是希望linux能自动提醒假死的程序

因为 ,我经常遇到linux假死,不得不重启电脑,却从来没有见过linux提醒!!!

另外希望 系统监视器 能做成 像 win 的 任务管理器 那样,很人性化,而系统监视器更像是专家用的

不利于linux普及
Reply View the author
elink
deepin
2015-07-13 10:28
#10
建议换32位版本试试,已经默默换过的路过
Reply View the author